黄金时代的观后感

时间:2024-09-27 17:51:01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金时代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1

中午没睡觉把朋友介绍给我看的《我的黄金时代》看完了,是一部中国大学校园的dv剧,很现实,很接近我们的生活。

以前从没关注过这样的电影,基本都是看些比较远离我们生活的片子,现在才发现,原来在现实中发现美好是多么的美妙!

前不久他介绍给我看的《我的太阳》和《十七岁的单车》也是这样的主题,也许这些影片中的色调有些“土气”,可是绝对掩盖不了它耀眼的光芒:《我的黄金时代》的结尾黄鹤的第三个愿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够幸福的活着。”生活终究是生活,我们谁都逃离不开……蔡楠最后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将和这个城市里大部分男人一样,结婚,生子,买房子,赚票子,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说法,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这么说显得我层次不高,但是对于这一切,我,无能为力。”大学毕业后对人生的迷茫,可能是每一位毕业生都不可避免的……影片的结尾重播了一段刚开始的镜头,寓意:曾经的我们擦肩而过,曾将又有多少爱恨情仇,最后又有谁会记得?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故事中黄鹤和蔡楠的爱情其实是很美好,这段美好也许应该更长一点,只是傻傻的蔡楠刚开始一心要追求李若瑄,却没有发现一直默默地在他身边的黄鹤,现实中就是这样,有很多人在苦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却忽略了身边已经拥有的,有不少人为此错过了,失去了,后悔了,但一切已经是过去……黄鹤最后还是去了美国,之后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与《我的太阳》的结局有点不一样,馨儿最后是没有去香港,留下和阿博在一起,但是现实中会有多少这样的呢?这两个爱情故事的主角都有相同的一点,就是女的家庭背景比男的好,所以他们的爱情在父母看来就不一样了,他们会面对很大压力,这就是现实!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2

今天在李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观看了《黄金时代》这部电影,看后令我感慨万千。

该部影片围绕我们熟知的一部名著——《呼兰河传》的作者来展开,描述了作者萧红仅仅31岁的短暂悲惨人生。萧红原名张延莹,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华民国动荡时期,那也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无数的文人志士有着自已的梦想与追求,他们渴望光明、渴望自由,不断向梦想发起抗战,企盼家园的平安。

萧红就是这样一位女子,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子,她决绝与坚强,作为一名女性,她私奔、追求自由、被抛弃,却仍有一份无可奈何的乐观去面对生活。在哈尔滨由于受当时先进思想的影响,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时期,依然没有放弃写作,与萧军联合创作的《跋涉》在东北引起轰动,由于作品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遭到反动派的怀疑,为躲避迫害,二萧不得不南下逃亡,先后到了青岛和上海,极其幸运的是在上海结识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茅盾、胡风等著名文人,鲁迅先生在创作上对萧红进行指点,这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再次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萧红一生十分坎坷,历经三次爱情,却都不幸福,但是作者依然坚持自已的梦想,坚持写作,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不朽的作品。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她也一直在用自已的笔,把自已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透露在稿纸下,透露在自已的文章中,处处抒发着自已的无奈与凄凉。

萧红不仅是一位作家,她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她以文字为语言,书写出自已对世界的感叹,以及对美好家园的渴望。影片用萧红极其短暂的一生,描绘了萧红创作时期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3

看了汤唯出演的《黄金时代》,心情低沉了许多。三个小时,把萧红的一生创作之路讲完,从逃婚到抛弃,从甜蜜到分开,从苦痛到病逝,我不知道用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的她。也许沉默是最好的形容了。她遇见的那些文学创作者,萧军,鲁迅,胡风,端木等等。他们每一位都影响了萧红的一生。

有人说萧红的作品没有灵魂,可她把一切写活了。大地,植物,窗户,天空,黑暗,贫穷,甚至苦难。他们活生生的存在在那个年代里。

难道这些没有灵魂吗?是的,他们都有。那个年代里的文学派,每一步走的都是艰难的。

原本以为三个小时的内容会转眼即逝,可我却忘记了自己是文学爱好者,可我低估了自己的灵魂。在同三个小时的分分秒秒流逝的光阴里,我已经身入其中。他们的一言一语,他们的神态表情,都已经藏进骨髓里。我本想遗忘这样的苦难之剧,最后还是想要在鲁迅先生和萧红的书里,探个究竟。

早年间,没时间读书,如今有了时间,却不知从谁读起,鲁迅还是朱自清?萧红还是莫言?史铁生还是周国平?瞬间没了头绪,文学体现的从古至今的精神,文学探透的是人的内在。无论那一样,那个时期,他们出现的刚刚好。拯救了世界,拯救了黑暗与贫穷。

历史的长河,我们已到达不了,也无法到达。有些东西走了,就不再回来了,像萧红。有些东西还能留下来,像创作。

你问我走到那里了,我会轻描淡写的回上一句,信仰的周围。怀信仰的人,早已被撕扯的已无模样,或血肉模糊。我又该去哪里寻他们呢?人间,天堂,还是地狱。认真找了三个小时,文豪们依旧没能出来。也许是真的找不到了,那就停下脚步吧。不,好像还不能停下,听说鲁迅还在故里等着呢!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4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身处的还是女性的黄金时代吗?我们生活的氛围更开放,机遇更多元化,但要做到忠于自我,仍然需要很大勇气,追求自我的道路仍然有很多障碍,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顺从,会选一条好走一点的路,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真正的黄金时代,只能靠自己强大的内心和清醒的意识去争取,不光是女性,男人也一样。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