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演讲稿

时间:2024-10-08 13:54:53
关于论语演讲稿10篇

关于论语演讲稿10篇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演讲稿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演讲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演讲稿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论语》是我们古今著名的一本书,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许多个弟子,一个连一个的把德礼文明传扬下去。

《论语》是一本讲文明礼仪的书,上面写得都是如何成为君子道理。里面是讲德行的,我有时在想,如果全国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话,中国将是多么一 个既文明又有礼仪的国家,我很喜欢孔子说的那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特别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 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做言而无信的人,这样就能成为一届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么呢?君子由德、礼、行、体四个部分组成。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礼是要有礼数,以礼待人;行是言行举止都要文雅;体是要体面,穿着要得体 。这些就是《论语》这部书的精华。听说这本书是孔子死后而弟子们所写的,把孔子的毕生精华记录了下来。

通过《论语》,我想做一个道德品行的人,因为,你品德好了,就有无数好人与你做朋友,就会人人都信任你,因为你遵守诺言,就会看重你,尊重你,因为你 也看重、尊重他。

《论语》对后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启示书,因为这本书让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礼仪,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话,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论语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这句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格守信用 。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自己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夏的这句话提出了正确处理夫妻、父子、君臣、朋友这四种关系的道德标准。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教育,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 不能做到:”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认为他已经是个有良好教养的人了。这一句和上一句联系起来,就可 以看出孔子施教重在人的德行。

学过这句话我懂得了孔子育人注重人的品质德行的修养,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是否有学问,不是看他读过多少本书,而是看他是否达到了做人的修养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精通学问之道,要先从自己的品行的修养、待人接物上着手。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才能学有所成。即《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论语演讲稿 篇3

我庆幸是校园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西川中学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西川中学是幸福的,因为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我知道学习任何经典,先人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近年来,深邃、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天天背诵着弟子规,大街小巷里开了很多的国学诵读班,电视里的科教频道也是充满了各种国学讲座。

为何国学如此之重要?

国学以他简练的语言,传奇的故事,时时让人感觉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文人的思想火花。

国学又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术数,等等,内容比较完备,文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史学家的考据论证,,传奇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笑话典籍,让人大开眼界。

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国学离我们很遥远,很空洞,那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国学到底为何物?

国学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论语》《道德经》《易经》这些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

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超然之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昂然之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泰然之志;“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豁然之明;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之气。 这些都在为我们照亮前方的人生道路。

国学应该如何学?

孔子早就有完善的答案。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说:“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

论语演讲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好不易 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找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 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时常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 ,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是啊,一个人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了,那他有再大的学问,再多的金钱 又有什么用呢?那他有如何能被称之为人呢?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 ……此处隐藏2639个字……之的到底是什么啊?曾子就给他们解释了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就是说孔子这一生,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发点,这个道理就是忠恕二字。何为忠,何为恕呢?如果我的忠心无人赏识又该怎么办呢?就应该听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忠恕之道》。

孔子有一个学生,觉得做人的道理太多,记不住,请教孔子,希望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的道理,而且可以受用终生。孔子给了他一个字,就是恕。

我们有一句俗语:世界上哪个不议论人,哪个又不被人议论。大家都会在私下里,飞短流长。孔子的学生里也有这样的人,比如子贡,子贡方人,什么叫方?就是指他比方人物,议论短长。老师就说他,“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赐是子贡的名字,子贡你已经很贤达了是吧,已经贤达到可以去指点他人的短长,品评人物,老师我还没有做到,夫我则不暇。暇是闲暇,我现在还没有这个闲暇工夫,可以去品头论足,议论他人短长。我要是有点闲工夫,得先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我听完后内心最深刻的感悟是做人要做一个忠诚而善于宽恕别人,检讨自我的人。真正的忠诚,不是忠诚于一个外在的标准,也不是忠诚于哪一个人,哪一个制度。他忠诚的是内心的道德判断,良知所在。孔子所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保持一种反躬自省的能力,而不是老怪罪别人,薄责于人。自己的心厚道了,对别人的责怪就少了。这样,就会远离对别人的抱怨。

其他,听完后我还感悟到做人要做一个好学的人,与人为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一句老话,还有一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既然是社会人,就必然要和他人交往,“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不管他身处何位,身居何职,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卑微,其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别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要经常倾听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自己快速成长,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种心胸正直的人,敢于直指你的缺点,因为有时候我们往往自己看不清自己,有些迷失,这时候一句关键的话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一生。另外我们要重视学习,要终身学习,知识会让我们永远年轻,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

这就是我读于丹讲《论语》中的“忠恕之道”感悟之处。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论语演讲稿 篇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 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 教育的机会。

我读论语时发现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 含义便直接看译文了。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 ;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我从这句子中隐约体会到一个含义。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 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 ,要进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

《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相信大家。

论语演讲稿 篇9

亲爱的教师、同学们:

今日我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这句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爸爸妈妈,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一诺千金。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伺候爸爸妈妈,能够尽心竭力;伺候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往来,说话诚笃、格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便他自己说自己没有学过什么,我也必定要说他现已学习过了。“

子夏的这句话提出了正确处理夫妻、父子、君臣、朋友这四种联系的品德规范。子夏以为,一个人有没有杰出的教育,首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做到:”孝、忠、信“等根本品德。只需做到了这几点,即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也能够以为他现已是个有杰出教养的人了。这一句和上一句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孔子施教重在人的德行。

学过这句话我懂得了孔子育人注重人的质量德行的涵养,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是否有学识,不是看他读过多少本书,而是看他是否达到了做人的涵养。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通晓学识之道,要先从自己的品德的涵养、为人处世上着手。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才干学有所成。即《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皆学识,情面练达即文章“。

论语演讲稿 篇10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 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 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 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 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 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关于论语演讲稿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