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0-01 11:56:37
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八篇

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夜晚的实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斯帕拉捷在夜晚散步时发现蝙蝠能够在夜间自由自在飞翔,然后通过四次实验,终于揭开了秘密,以及人们对它的运用。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描写,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对实验过程颇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欲望。

2、教学目标的制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斯帕拉捷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并能复述内容。

(3)、体会斯帕拉捷善于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的品质,感悟人物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斯帕拉捷做四次实验的过程。

(2)、体会斯帕拉捷的精神。

二、说教法

《夜晚的实验》是一篇优美的记叙文,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学生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 读书指导法”、“分组讨论法”等,其理由是:

1、《夜晚的实验》文章的词句通俗易懂,过程描写对学生很兴趣,因此,采用读书指导法,可让学生在文中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

2、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量。其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立的见解。因此,我运用了“讨论法” 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本着以说为本,说中理解,以读促说的教学理念,我引导学生运用“读---画---思---说”(其中读贯穿始终)的方法来学习本课,既让学生动眼、动手,又让学生动脑,动口,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斯帕拉捷发现了一个现象(板书:蝙蝠能在夜间……)引起他的好奇,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夜晚的实验》。

(二)、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齐声朗读

①、读后后提问:二至六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教师小结(板书:四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③、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逐步去了解斯帕拉捷这四次实验的过程、结果、结论分别是什么?

2、再次分角色读课文。①、边读边想:第一次实验的经过是什么?②、从本自然段中了解“匆匆”一词说明了什么?③、同桌讨论后,学生试答

④、教师小结 (板书:序号)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⑤、老师提出问题:第四次的实验是:“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跌落到了地上”。“先前的神气”指的是什么?而第四次呢?(无头的苍蝇东碰西撞、跌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预示了斯帕拉捷的实验取得成功了。)

(三)、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①想想: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怎么读好这两句话?这句话连续运用的两个感叹句意在什么呢?

②、同桌讨论并回答。

③、老师小结(这两个感叹句表现了他在实验成功后激动万分,欣喜若狂之情。

(四)、复述后三次实验及结论。

(五)、感悟人物精神

①、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斯帕拉捷这个人怎么样?(要结合课文内容讲)

(他善于观察、肯动脑有好奇心、不怕失败……)

②、小结:斯帕拉捷在前三次实验中,都没有发现到其中的奥秘,对此,他从不放弃,这就是斯帕拉捷永不言败的精神,因此,在第四次实验中,他揭示了这个秘密。同学们,他这种精神正应验了那些名言“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磨成针”等。

③、你能否说说几句称赞斯帕拉捷的话。

(六):布置作业:(略)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年”的来历》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它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春节,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出现在“中外文化”这一主题单元中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而且贴近儿童生活,又体现了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增进民族自豪感,更好的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年”的来历》讲述了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年”的来历。教材共有6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向我们讲述了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也叫“年”,然后用一个疑问句引出下文有关“年”的来历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绍了因为“年”兽的样子可怕、凶猛,所以人们对“年”兽十分恐惧纷纷躲避。

接着3—5自然段详细地向大家阐述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出现后是如何将“年”兽撵跑的,他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也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第6自然段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年“也就由此而慢慢地演化成了今天我们的春节,以及一些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本文中还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除夕乡亲们逃往深山,好心的老婆婆劝白胡子老头和大伙一起上山躲避“年”兽的情景;一幅是白胡子老头放鞭炮、穿大红袍等方式吓跑“年”兽的情景。它有助于学生课文。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继续学文,了解白胡子老人赶跑“年”兽的办法。

2.体会老人的聪明勇敢,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到危险与困难,要冷静想办法解决。

4.交流自己家乡过年的风俗。

3、教学重难点、关键

弄清白胡子老人是用什么办法把“年“兽赶跑的。

“他的办法又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教法、学法

1、 教法

①复习与激趣相结合

因为兴趣是学生学文的最佳途径,只要有了兴趣学生会主动学习更加乐学。这样既可以新旧知识衔接,又可以将旧知识得以巩固。②图文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有助于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形象。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③扶放结合、以读代讲法

根据不 ……此处隐藏12797个字……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一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⑴ 导语: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⑵ 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⑶ 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① 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⑷ 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2、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⑴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

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

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课件,屏幕中显示出:

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

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强调“多难看”。

⑵ 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

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① 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

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

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

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

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

(爬呀爬)

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总结学法:

(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② 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

③ 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由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

燕子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提问:

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⑴ 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昵称。”

⑵ 学习了17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