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9-18 16:34:45
【精选】说课稿模板9篇

【精选】说课稿模板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通过《故宫博物院》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都知道了我国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但是能够有幸看到真迹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直到20xx年10月《北京晚报》报道了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大修的喜庆气氛中,《清明上河图》才得以首次全卷公展 。那么在西方的艺术界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呢?西方的大博物馆的珍品又是怎么样的?我在课前先设下一道道“悬疑”引出学生的兴趣。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完成了解卢浮宫有关地理位置、历史等大致情况以及藏品的九大分类的欣赏学习,第二课时把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宗旨,主要以欣赏罗浮宫三宝为教学重点,通过这些欣赏活动,初步了解欧洲古典艺术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西方美术的浓厚兴趣,提高多元文化的艺术修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我所说的就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所以我设计的教学重难点是:西方雕塑、绘画的风格及艺术特征。难点: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因此,课前我准备了关于卢浮宫三宝的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在模仿秀中所需的几块绸布、自制假发、小风扇等。

在设计《巴黎卢浮宫》这一课时,我分成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环节二作品模仿秀,了解概况;环节三体验感受,学写评论环节四交流分享,课后延展。

下面我简要地阐述一下这四个环节:

首先,我假设自己准备了一个“豪华”的礼盒让学生猜里面装着的是什么?在学生一通瞎猜后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告诉学生这是我的一件传家之宝。学生一定会问为什么包装得那么细致呢?那么我就可以引出《清明上河图》直到故宫博物院百年大修的喜庆气氛中才得以首次全卷公展,引出卢浮宫作为“卢浮宫三宝”的三件藏品又是怎么安排其展出位置,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三件藏品在卢浮宫所处的位置,让学生体会东西方文化在对待珍品上的“藏”与“展”的不同态度。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以其中一件藏品《蒙娜丽莎》为例,用“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吗?”展开广泛讨论,在讨论了古典绘画的美的表现后让一学生上台来模仿画中人的神态动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这件藏品的构图、人物动态、神情、风格、色彩、作品背后的小故事、与中国画的区别等方面探讨这件藏品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体验西方古典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

在第三个环节中安排学生4-6人为一组,以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区别和联系为题,从作品创作背景、造型、动态、肌理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讨论他们所选的这件藏品有怎么样的特点,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包括表演者、分析者、汇报者等,并完成我给他们设计的一份表格式评述。

最后一环节让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活动分析各组的艺术评价成就,同时,在评价三宝活动中,老师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形成互动评价,一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想法,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正常的艺术赏析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由卢浮宫有关的建筑引导学生去了解华籍设计师贝聿铭及其设计的卢浮宫入口金字塔建筑的风格特点作为课后延展。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历史文化情境中去认知美术作品的意义,在欣赏过程中,联系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以及国人对“宝”所特有的那种保护心理进行对比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直观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互动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课题的第一个环节,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重在让学生从前面所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出发,引出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激发学生对两者的对比分析。第二个环节重在以模仿秀的形式让学生在赏析的基础上体验画家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了解艺术欣赏所要注意的方面,为下面学生自行理解一件艺术品做实践和理论准备。第三个环节我着重从作品创作背景、造型、色彩、动态、肌理表现等方面进行辅导,让各小组的模仿者在大家的帮助下去体会雕像所展现的那种神态动态,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这三宝中的任一件进行分析、讨论、评述,形成学生的美术素养。第四环节重在让让大家分享交流小组合作的成就,体验模仿的乐趣并将这种评论方法延伸到课外。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有节律,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纹样。本课既能激发学生以前积累的图案学习经验,又能让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民间传统艺术。因此教学目标为:

(1).简要了解染缬工艺的种类,

(2).把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说学生情况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年级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已经掌握了美术设计应用课的基本技法,也乐于尝试更精细的制作技法。因此,本课重点是: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鲜明,图案漂亮的手帕; 难点是: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根据以上情况综合分析,我采用了几种“探究法”、“讨论法”、“参观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在学法上我采用 “看一看”、“想一想”、 “折一折”、“染一染”、、“剪一剪”、“评一评”的方法完成本课。首先,让学生观察花手帕,在欣赏中,思考花手帕制作步骤,再启发学生折一折款式多样的花手帕,并让学生动手染一染,摆出来展示展示,接着让学生在展示欣赏中完成自我评价。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引题激趣——探究做法——尝试表现——创作表现——评价交流——拓展小结。

教学理念:总之,无论绘画,还是创意制作,都有规律可循,就是让学生掌握创造美的方法,并用创造美的方法来创造美。

说课稿 篇3

作用地位:

本节是必修三第五章第四节,是在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后,它补充完善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同时,信息传递有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用,为后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埋下伏笔,可见,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视频展示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及分析定义,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信息传递。

2、用实例分析各种信息传递,让学生归纳总结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通过视频展示各种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此处隐藏8987个字……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设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通过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组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并经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具学具:为了便于操作、交流和展示、及时与学生互动,本课准备多媒体一套。

二、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四部分展开教学。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这部分分成4个环节进行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课始从学校参加吴中区小学生运动会话题作为课堂信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研究。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两个式子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

(2)运用自己字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3、在反思中概括规律

(1)自己仿写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出来。《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相关内容:《认识垂直》教学反思四上数学人口普查教案设计(北师大版)第十单元: 第7课时 练习九小学四年数学上册《平移与平行》教案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二位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周长计算》教学实录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温度期末复习前摸底检测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和概括的能力)

(2)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4、练习

(1) 填空、(2)判断、(3)验算

(设计意图:新课刚结束就配以填空、判断、验算多种形式的联系,既有利于概念的正确建立,同时也及时地巩固了新知。)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整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

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

以上面4、练习题为内容,让学生提问题过渡到下一环节,非常自然,

(1)学生一起解决“三个项目共得多少分?”

(2)交流学生各自列式,并让学生说清列式理由。

(3)选择两种不同列式,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

2、在计算中验证规律

(1)教师出示两组题目,让学生观察结果是否相等,为学生接下来题目,探究打下基础。

(2)教师写出左边算式,让学生写出右边算式(与左边相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3)学生依据自己经验,开始写出这一类型的等式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锻炼,并体会认识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揭示加法结合律

(1)小组讨论,观察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按照这种规律,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3)用字母表示这样的规律。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正直组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三、实践应用

(设计意图:我准备安排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两个练习层次,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1、基础训练,分三个层次

(1)想想做做1:运用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方法进行练习,女生代表加法交换律,男生代表加法结合律,让学生体会在每个等式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想想做做4,每个学生选一组题独立完成,使学生通过比较,知道应用加法运算律有时可以使两个加数的尾数凑成整十数,使计算简便。

(3)想想做做5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结合律往往要凑整,进行这题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为后头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打好基础。)

2、拓展练习,分二个层次

(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通过用图形式字母表示数来巩固加法运算定律,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2)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30+28+70+45+72。通过该题训练把一般的规律推广到更多的数字计算中,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四、评价鼓励

(设计意图:及时评价总结,肯定学生的学习,以促进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使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更高层面。)

五、教法、学法

以上是本人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新授和练习尽可能从贴近学生身边的素材撷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的、纲领式的板书反映本课主要内容,体现本课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性、系统性在整个板书中充分体现。)

《【精选】说课稿模板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