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9-18 16:34:39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水不仅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文明发展的基础。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水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水对生物的重要性并能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在《生命之源——水》单元《生命离不开水 》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水与生命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亲身经历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使他们对科学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在课的开始,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图景,当学生发出一声声惊叹时,我又给屏幕上美丽如画的景色配上动听的诗歌朗诵,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到山水之美。接着我让学生猜猜“诗中赞美的是谁”?这时孩子们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我知道!我知道!”“水!水!”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接着我就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水会使小草变得嫩绿?使鱼儿游得欢畅?使地球变得美丽?”当学生畅谈感想后,一起找到了原因:因为水是生命之源。

二、课前调查,课堂交流

实践证明,探究能力最好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虽然这种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也可进行,但绝没有科学教育的层次高。因为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基础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每人说出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例子,课前准备工作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课前我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和请教大人等形式作了一些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调查,当课堂上学生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对水与生命关系的认识时,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便被激活,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也融入到了完整的体系中。这时,我再一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水与生命的精美图片,使学生在获得视觉体验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知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生物维持生命活动需要水。最后,通过全班共同交流得出:水对生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吸和消化、蒸腾与光合作用等都离不开水。

三、积极参与,动手实践

在科学课上如何利用科学教育的优势,使它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摇篮?我的体会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探究”,通过操作、观察、质疑、想象、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课堂上,我搬出课前与几个学生一起准备的用透明塑料袋罩住枝叶的盆栽菊花后,问学生:“××、××等几位同学都知道,塑料袋原来是干的,那现在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是从菊花“身”上“跑”出来的,说明菊花体内有水。

接着,我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带来的植物是否也有水?能用什么方法将它们体内的水分“挤”出来?这样,让学生通过交流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植物体内有水来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分享各自的知识经验。其中,学生设计将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的方法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实际的动手实践,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能激发学生尝试实践的欲望。后来,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切碎后放在装喜糖的纱袋内用手挤、刀拍、放在小石臼里捣碎、榨汁机榨或用盐腌等将水从植物体内“挤”出,发现不同的植物都有水,但含水量有多有少。于是我趁热打铁:“植物体内含水量不同,那我们人体内含有多少水呢?我们吃的米饭、面条、鱼、白菜、鸡蛋等食物中有含有多少水呢?牛奶全是水做的吗?”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然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通过读图了解人体、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让学生知道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关注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动、植物的成长离不开水,我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实验证明“植物喝水”。并提前做了一套“植物喝水”装置,方法如下:准备两支富贵竹将它们分别插入装有水和干土的长身细颈的透明花瓶里,观察哪支富贵竹长得好。同时在装水的花瓶里滴一层油,在水面位置做好记号,观察这支富贵竹每两天喝多少水,并作好记录。这个活动需要学生用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观察,围绕“生命离不开水”这一目标,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演练他们的科学技能,同时这样做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丰富了教学素材,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四、反面例证,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动手实验等多种科学探究方式,对水与生命的关系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于是,我又提出了“如果没有水,世界将会怎么样?”的话题。学生们各抒己见,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我还通过课前收集的图片展示出缺水给大自然和生命带来的灾难,然后再通过课件观察小动物在缺水的情况下有什么反应,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要珍惜每一滴水,并使学生知道:滴水汇成河流,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已有信息,画一幅以“没有水的世界”为题的想象画,进一步巩固、拓展对水与生命重要关系的认识。

五、激情导行,续写小诗

最后环节,再次出示本课开头的优美山水景色及动听的科学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并提出要求:“你们能续写科学小诗吗?”此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用诗句来赞美水,感受水对自然的恩惠,“因为有你,玉米才长得很棒;因为有你,稻子才笑弯了腰;因为有你,鸟儿才能高飞……如果没你,鱼儿就会死掉;如果没你,花儿将会枯萎;如果没你,大自然将一片荒凉……”他们的小诗表达了生命对水的依赖,明快的诗句展现出大自然因为有水才有的美丽。同时编小诗的形式也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离不开水的理解,当然,小诗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也使孩子们在回忆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在浓浓的诗情中,在心灵深处构筑起对水的美好感情,进一步拓宽了思维,使讨论向纵深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要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每一滴水。

本课的教学,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音像齐下,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其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的“挤”水活动,使 ……此处隐藏9969个字……,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文化味和诗人的自信味,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头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融入到古诗理解之中,并创造性地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一、基础板块——解题导入,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字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你还能想到“元×”吗?(元年、元月、元宵、元日)这里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快乐。)

[教学意图:导入要与生活相结合,要有语文味,要简洁明快。]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习过了,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预习过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一岁除”、“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

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教学意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加上古诗简短,古诗教学就不应该是零起点,教学完全可以从直接背诵开始。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只要适当追问、指点,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诗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古诗节奏、重音规律,把握基调进行感情朗读。]

二、核心板块——读写互动,感受文化,体会诗境

1、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从诗句中就能知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有关词语。(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感受文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目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做法、意愿吗?(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概括板书)

放爆竹:开始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驱除邪鬼,后来人们改用放鞭炮,现在还放烟花,由单纯的驱鬼求平安,变成了一种欢快。

喝屠苏:正月初一这天,古人要饮屠苏酒,祈求健康。现在亲人团圆、亲朋聚会都要喝些酒,是健康的需要,也是一种庆贺。

换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写上神的名字,或者画上神的图像,悬挂在门上来驱赶邪鬼。到现在改用了贴春联,是一种喜庆。

小结:春节,是一个祈求平安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一个充满浓浓文化味的节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诗句呈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画面,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想生活,用你的笔来具体描述其中一个画面。(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灵动生成。以下是学生交流写话情况

的预设)

画面一:过年,放鞭炮可是孩子们的最爱。你看,几个孩子在放“轰天雷”呢,小女孩们捂着耳朵围在那儿不敢上前,只有那个小男孩蹲着身子,伸长手臂,捏着引火,一点一点向前移。“滋——”,引线着了,随即腾空而起,“碰——啪”炸开了花。孩子们也乐开了花。

画面二:亲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祝贺,这个说祝你身体健康、合家欢乐,那个说祝你事业兴旺、恭喜发财。真是人人妙语连珠,个个喜气洋洋。

画面三:年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这家写着“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那家写着“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都是那么红火,都是那么喜庆。

(三段话都是训练总分结构,但又有所侧重,三个画面分别侧重于人物动作、人物语言和看到的对联内容。)

4、感情朗读:现在要读出文化味,应该读好哪些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读时可以摇头晃脑,把文化味读到你的头上。

[教学意图:关注、理解、传承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对话交流、读写互动中,引领学生把握春节文化符号,感受民俗文化气息,丰厚春节文化生活。]

三、发展板块——拓展探究,走进诗人,体会诗情

(一)简介诗人,体会感情

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文化传统。难道王安石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来体会。

2、简介诗人: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两度出任宰相,为了国家富强,百姓富裕,他实施变革,推行新法。

3、体会诗情: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1)诗句中处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一些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先示范,再由学生交流)

爆竹:是在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风:是改革的春风。

瞳瞳日:是改革的阳光。

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2)有了这些新的发现,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

在爆竹声中,废除了旧法,推行了新法。改革的春风送了温暖,人们幸福地喝着屠苏酒。改革的阳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改革总是要实施新法换去旧法。

(3)小结: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借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来寄托自己实施变法的自信。因此,这首诗不但表现了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实施改革的自信。

4、感情朗读:现在我们应该读出诗人的自信味,要读好哪些词语?(爆竹、春风、瞳瞳日、新桃)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把自信味读到你的手上。

三次感情朗读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见,感情朗读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教学意图:诗人简介要儿童化,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古诗内涵,体会诗人感情。让学生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诗句意思,更是为了使体会诗情儿童化。这样,品读这首诗,就是在品读王安石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

(二)课后拓展,表达文化

1、改写古诗:课后,把课堂中交流的三部分合起来,加上头尾,就是一篇古诗的改写文。

2、拓展古诗:我们熟知的王安石的诗还有《梅花》《泊船瓜洲》,都与王安石实施变革有关。课后可以与人合作,查阅资料,学习探究这两首古诗,你会更加理解、敬佩王安石的。

[教学意图:有了课内的片段说写基础,课后的改写古诗更丰厚了文化。有了课内本诗的学习基础,课后的探究学习更丰厚了诗人。这样,就将古诗教学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